首頁 >> 項目分類 >> 其他項目 -> 正文

國際象棋

2003-09-17 17:25

  在第6屆全運會上,國際象棋和我國傳統(tǒng)棋藝圍棋、象棋一樣,被列為一個比賽項目,舉行男女團體賽。

  國際象棋在我國是個新興的運動項目,開展的時間不長,1956年起才和圍棋、象棋一起列為國家開展的體育項目,但它在世界上非常普及。目前,愛好國際象棋的人在全世界至少有數(shù)億之多,而加入世界國際象棋聯(lián)合會(簡稱"國際棋聯(lián)")的會員國或地區(qū)已經(jīng)超過120個。我國國際象棋協(xié)會從1975年起正式加入國際棋聯(lián)。

  國際象棋是一種比智力、比戰(zhàn)法、比意志的運動,它的變化復雜、趣味濃厚,工作和學習之余參加國際象棋活動,不僅能豐富人們業(yè)余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開發(fā)智力,鍛煉思維能力,培養(yǎng)頑強沉著、機智勇敢的意志品質(zhì)。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列寧都是國際象棋的積極愛好者。列寧曾把國際象棋比喻為"智慧的體操",馬克思認為國際象棋和跳棋等都是"聰明人的游戲"。由于國際象棋棋盤的64個小方格黑白相間、棋子形象立體,對少年兒童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近幾年來歐洲一些國家把國際象棋作為"寓教于樂"、啟迪思維的智力教具來加以利用,他們在小學里開設國際象棋課。目前,法國莫里哀學校開設國際象棋課的經(jīng)驗正在歐洲一些國家廣泛推廣。在號稱"國際象棋王國"的蘇聯(lián),除了在小學里開設國際象棋課,在少年宮里組織國際象棋活動小組,并定期舉辦國際象棋講座或訓練班外,為提高國際象棋這項運動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還在國家體育科學研究所里設有專門研究國際象棋的研究室,配有研究人員,招收研究生,在國家體育學院里設有國際象棋專業(yè),招收攻研國際象棋的學生和研究生。

  國際象棋,相傳起源于亞洲,是亞洲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它已有著將近兩千年的悠久歷史。關于它的發(fā)源地,六十年代以前,蘇聯(lián)的棋史學家認為是在古時的印度,五六世紀時在印度流行的四方棋是原始國際象棋的前身,這是國際象棋的印度起源論。但近十余年來,英國、南斯拉夫、蘇聯(lián)等國的棋史學家著文提出許多反證材料,指出國際象棋和中國傳統(tǒng)的象棋一樣,都是由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度十分流行的六博棋逐漸演變而來的,因而他們認為國際象棋的最早發(fā)源地不在印度,而在中國,是歐洲人把它改造成現(xiàn)在這種國際象棋的。目前,關于國際象棋源流之爭正在世界國際象棋史學界廣泛展開。國際象棋的真正故鄉(xiāng)究竟在何處,若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從我國出土文物看,早在北宋以前飾有"琴、棋、書、畫"圖案的織錦上,表示"棋"的就是一個由8×8黑白格相間的小格的國際象棋棋盤,可見至少在千年以前,我國民間已有類似現(xiàn)在流行的這種國際象棋。

  十九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國際棋聯(lián)"。目前,國際棋聯(lián)主辦或委托成員國協(xié)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世界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至于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shù)。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是國際棋聯(lián)主辦的比賽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種比賽,它實際上就是世界國際象棋團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關于比賽地點,從1984年起國際棋聯(lián)作了新的決定,規(guī)定一次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源地希臘,一次在世界其它地區(qū)。第1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于1927年在倫敦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一度中斷。1957年以前只有男子團體賽一項,1957年以后增加了女子團體賽項目。近幾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參加角逐的隊數(shù)大大增加,男隊發(fā)展到將近90個,女隊發(fā)展到40多個。

  國際象棋世界團體錦標賽:是1985年開始創(chuàng)辦的,每兩年一次,參加者必須是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的前六名和各洲的冠軍。1985年在瑞士舉行的第1屆國際象棋世界團體錦標賽共有10個隊參加。

  國際象棋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每三年一次,由各大區(qū)選拔賽開始,經(jīng)過區(qū)際賽,候選人賽直至世界冠軍對抗賽。這是國際棋聯(lián)組織的比賽中水平最高、循環(huán)時間最長的一種比賽。

  國際象棋在中國目前還遠遠比不上中國象棋那樣普及,但中國象棋家喻戶曉的普及程度對國際象棋在中國的發(fā)展卻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是因為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無論在著法上或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都有許多相似或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中國象棋優(yōu)秀選手改下國際象棋以后,棋藝水平的提高速度很快,他們很快就能把中國象棋特有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到國際象棋里,形成了中國國際象棋手的獨特風格。1956年起,國際象棋列為我國開展的運動項目,同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次國際象棋表演賽,當時只有四個省市的六名棋手參加,而一年以后的1957年全國國際象棋錦標賽中,參加比賽的選手發(fā)展到將近十個省市的22名。1957年至1966年,差不多每年都舉行一次全國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每年都有所增加。1974年又恢復全國棋類比賽。1978年以后,國際象棋的全國比賽增為每年兩次,其中一次為團體賽,一次為個人賽,而且男女分項比賽。此外,還有拼搏杯等傳統(tǒng)的杯賽,使優(yōu)秀棋手和青少年選手有很多機會可以交流和提高棋藝。1986年全國國際象棋團體賽創(chuàng)歷史上最高紀錄,成為有史以來國內(nèi)國際象棋比賽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參加比賽的有18個省、市、自治區(qū)的150多名男女國際象棋選手。

  六十年代初,上海、北京、溫州、杭州等開展國際象棋的重點城市,在少年宮或業(yè)余體校中設立國際象棋班。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成都、廣州、山西、天津也相繼辦起了這樣的少年國際象棋班,聘請或安排專職的國際象棋教練員進行訓練和輔導,這對新一代選手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女子國際特級大師劉適蘭、吳敏茜,女子國際大師安艷鳳、男子國際大師戚驚萱、李祖年、梁金榮、楊獻、林塔、馬紅丁、王犁等都是從棋校、少年宮或業(yè)余體校國際象棋班里培養(yǎng)出來的。

  1975年,我國加入國際棋聯(lián)后,國際象棋的國際交往逐年增多,中國選手在國際比賽中的成績也愈來愈好,引起了世界棋壇的廣泛注意。

  1977年11月,中國隊首次參加亞洲國際象棋團體賽,即旗開得勝,榮獲亞軍。此后,中國隊二次蟬聯(lián)亞洲冠軍。至1983年,我國棋手從歷屆亞洲國際象棋冠軍保持者菲律賓隊的手里奪得了亞洲冠軍的獎杯。從此,中國棋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1978年底,我國棋手第一次參加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里斯舉行的第23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曾戰(zhàn)勝戰(zhàn)平一些強隊,最后獲得第18名。1980年12月,由年齡不到20歲的三名中國姑娘組成的中國國際象棋女隊初登國際棋壇,就在那年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戰(zhàn)平世界冠軍蘇聯(lián)隊,榮獲并列第5名。以后在每兩年一次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賽一次進一步。1986年11月在阿聯(lián)酋迪拜舉行的第27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榮獲并列第3名。出任第1臺的中國國際特級大師劉適蘭,個人成績列為該臺次的前三名,受到大會授予的最佳運動員獎。比賽中,中國女隊出乎意料地打勝了一些硬仗,例如先后戰(zhàn)勝了前世界亞軍保加利亞,前世界第3名羅馬尼亞等強隊,并僅以1比2負于蘇聯(lián)隊。中國男隊在近兩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成績也很突出,1984年在第26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獲并列第8名。1986年在有108個隊角逐的第27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中,戰(zhàn)平前世界亞軍南斯拉夫隊,以勝9場、平1場、負4場,在56局棋中得34分的優(yōu)異成績,與保加利亞、冰島并列第5名。這是亞洲國家男隊在以往奧林匹克賽中的最高名次。過去菲律賓隊的最佳成績是第11名。中國隊第1名徐俊的優(yōu)異成績引人注目。

  中國選手在世界國際象棋個人賽中的成績也有突出的提高。1981年劉適蘭以14盤全勝的紀錄奪得亞洲分區(qū)第1名以后,進入世界冠軍候選人賽即八強賽,榮獲國際特級大師稱號。1985年安艷鳳、吳敏茜、趙蘭囊括亞洲分區(qū)賽前三名。吳敏茜后來打入八強戰(zhàn),也獲得了國際特級大師稱號。中國其他女棋手在國際賽中成績也很好,安艷鳳、趙蘭、吳曉瑩獲國際大師稱號,寧春紅獲亞洲第2名。賀天劍、謝軍、彭肇勤應邀訪問了蘇聯(lián)。中國男選手在國際比賽中有多人戰(zhàn)勝戰(zhàn)平過世界著名的國際特級大師。1985年3月在非律賓拉奧格舉行的亞洲分區(qū)選拔賽中,中國棋手戚驚萱、李祖年、葉江川囊括了前三名。

相關新聞

? 2003-2024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版權所有
ICP經(jīng)營許可證:京ICP證030713號-5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0807號
本網(wǎng)站由華奧星空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術支持
網(wǎng)站技術報障郵箱:800@sports.cn